> 财商

首届消化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在宁举办 多维度共促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疗高质量发展

财商 2024-04-01 11:13:53

南京2024年3月31日 /美通社/ -- 3月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武田中国支持的首届消化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国内外消化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打破政、产、学、研边界,从“国民健康素养提升、消化专科建设、医疗均质化发展、政策保障”多维度出发,共同探讨消化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促进消化健康领域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缩小因发展不均衡带来的诊疗质量差距,携手推进我国消化健康领域整体诊治水平提升,为国民的消化健康持续加码赋能。

大会现场照
大会现场照

国民健康素养是基石 消化系统疾病健康认知亟待加强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议题,超过 1/3 的病例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1],是新时代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消化系统疾病病种较多,在我国疾病谱中占比重较大,患病率居主要疾病第4位[2]。且由此引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情况对公民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中,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据了近一半[3]。每年我国因消化道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00万,国家卫生系统中医疗支出费用近千亿人民币[4]。

伴随居民对消化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近几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在学科建设、诊疗技术及医疗服务的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推进了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一步向专业化、精准化和数字化的升级。首先,消化学科建设逐渐向亚专科发展,以实现专病专治。其次,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药物的涌现使治疗更加精准化、多样化,大大提升了诊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获益,如内镜技术的应用让早期恶性病变能及早诊断与治疗,如今全国范围内可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机构已达万余家[5]。此外,数字化医疗服务如线上问诊、远程复诊的应用使寻医问药更加便捷与高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 陈旻湖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 陈旻湖教授

虽然诊疗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从健康素养来看,我国居民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认知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防治认知相比还相距甚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陈旻湖教授表示:“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国民认知度低、风险被低估这一‘两高两低’的特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看似轻微,甚至无关痛痒,但如长期放任不管,任由疾病进展,则有引发癌变的可能性。有的疾病认知可能提高了,但是公众的行动力还跟不上来,比如近几年在媒体的传播下,可能大家知道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6],但是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率’还是不高。因此,在疾病防治与管控方面,还需公众乃至全社会对消化系统疾病加以重视。”

以消化专科建设为抓手 促进消化健康供需匹配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与诊疗的重要场所。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消化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为百姓就医创造了更为综合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有利条件。

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已逐渐成为公立医院紧抓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趋势。消化专科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院内多科室资源、优化流程,极大地缩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看病就医时间,帮助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与此同时,从患者入院到院后随访的路径规范,不仅帮助患者做好疾病的全病程管理,也便于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临床路径,更利于我国消化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模式是各地医院建设消化专病中心的主要诊疗路径。陈旻湖教授认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病中心与普通门诊相比,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消化专病更多以临床实践为导向。当下全国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MDT模式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偏多,但是在一些消化慢病中的应用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其在各医院的普及和在常见的复杂性消化系统疾病上的使用,不断完善消化系统疾病的慢病管理,让更多有消化系统疾病难题的患者获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就我国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认为,“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不仅要发挥医学技术治疗的龙头作用,更应该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龙头。而且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除了遵循现在正在做的,也应该紧抓‘高质量的健康产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质量的供需匹配’这三个方面。”

为何要重视公立医院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李玲教授解释道,“我国公立医院的资源已经从总体上的资源不足转变为过剩和不足并存。中国式的现代化,一大挑战就是快速的老龄化,比如说癌症已是一种常见病,消化道肿瘤尤其多。尤其年纪大了以后,消化道功能的下降,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类健康危险因素交织严重影响到居民健康。像消化科等专业学科,随着老龄化进程,就应该做动态调整,促进供需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以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医疗均质化发展是方向 不断扩大基本医疗的受益面

消化系统疾病因其广泛性几乎对全年龄段人群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工作、学习、心理上的诸多负面影响,县域居民便是其中的“大多数”,但受制于健康素养的局限性,许多县域或基层患者有症状了才来医院就诊,但此时往往已是晚期。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年版)》显示,农村地区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7]。

县域医院作为广大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也有着巨大的诊疗需求。但据《中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基本情况调查(2021年版)》显示,调查中29%的医院未开设消化专科,13.5%未开展消化内镜,三、四级内镜技术县域开展率不足25%[8]。

陈旻湖教授介绍,“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基数大,基层诊疗能力还尚不能满足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存在消化内镜诊疗体量供不应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才短缺、医疗质量亟待改善等难点。对此,学会及上级医疗机构需积极加强基层帮扶工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定和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若要不断扩大消化健康基本医疗的受益面,除了紧抓基层医疗团队的建设,还需更多国家力量的参与和推进,如此才能提高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此,李玲教授认为,“要实现‘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医保、医疗、医药的协同发展和治理,做到‘三医合一’,所以期望能够尽快在国家层面建立能改善治理体系的机构。而健康新质生产力,有待于医疗人员在实践中的努力,相信依托国家的制度优势,基于数字化的赋能,未来定能给全国老百姓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和健康保障。”

[1] Wang, Y., Huang, Y., Chase, R. C., Li, T., Ramai, D., Li, S., ... & Pang, M. (2023). Global burden of digestive diseas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1990 to 2019. Gastroenterology, 165(3), 773-783.

[2] 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p.238)

[3] 郑荣寿等. [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R].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148-238

[5] 《消化内镜进入新时代》中华消化杂志, 2021,41(6) : 361-365. DOI: 10.3760/cma.j.cn311367-20210218-00099

[6]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 2023.

[7] 中国政府网. 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Available at: http://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tjtjnj/202305/6ef68aac6bd14c1eb9375e01a0faa1fb.shtml.  Accessed March 2024.

[8] 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丨加强县域消化专科能力建设,提升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Available at: http://www.chdrc.org.cn/page124?article_id=485. Accessed March 2024.

Copyright © 2024 东方时讯 All Rights Reserved.

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如果该内容的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