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报名通道开启!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期待你的加入

资讯 2025-02-18

图片

赛事介绍 
Introduction

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由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nstitute for China Business)与香港大学科创中心(HKU Techno-Entrepreneurship Core)联合主办,政产学研各界协办单位鼎力支持。大赛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不仅关注科技创新的展示,更注重激发科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大赛将邀请全球顶尖的科技专家、知名投资人及投资机构和产业领袖组成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指导,为优秀项目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分设初创组及成长组,设有5大赛区,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大湾区、香港(含海外),项目内容聚焦科创前沿和关键行业。赛程大致分为报名及海选、赋能、初赛及决赛4个环节,各赛区出线队伍将聚首香港大学,角逐殊荣。
 

使命宣言 
Mission Statement

图片

图片
 

大赛组织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The Organisers (in no particular order)

合办单位: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nstitute for China Business)

香港大学科创中心(HKU Techno-Entrepreneurship Core)

协办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

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推广署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

启明创投

亚洲创新与知识产权交流协会

香港科技园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

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

香港大学iDendron

香港大学创业天使联盟

香港大学创业引擎基金 — 合作伙伴:
Defta Partners
中科创星
Gobi Partners
英诺天使基金
海阔天空创投
光大控股
真格基金
Bioworld Ventures
Verge Health


大赛亮点

Highlights of the Challenge

国际化的视野:2025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不仅获海内外机构强势加盟支持,并将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科创项目参赛,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国际化平台。

强大的评委阵容:由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知名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为参赛项目提供富价值的反馈和建议。

丰富的奖励资源:获奖者不仅获颁香港大学相关荣誉认证,还可获得丰厚奖励资源,包括创业支持、媒体报道等。

深度的产业对接:本届大赛不仅是比赛,更是产业对接的平台。参赛者可透过大赛,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联系,促进项目的产业化与商业化。

广泛的媒体曝光:本届大赛将为参赛项目提供广泛的媒体曝光机会,提升参赛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参赛者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总决赛评委阵容(陆续增加中)

Judges of the Grand Finale (updating)
 

【Government 聚焦】

图片













黄福来 太平绅士

Mr David Wong, JP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署长













刘智元 先生

Mr Arnold Lau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













车品觉 教授·太平绅士

Prof Herbert Chia, JP

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
香港基因组中心董事
前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
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首任数据委员会会长













谭伟豪 博士·太平绅士

Dr Samson Tam, JP

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成員
前立法会议员(资讯科技界)

权智集团主席
香港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University 聚焦】


 











马桂宜 教授  

Prof Stephanie Kwai Yee Ma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与创新)
香港科学园董事局成员













郑振刚 教授

Prof Reynold C.K. Cheng

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2024及2023年度 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













邓进明 教授

Prof Llewellyn Tang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Llewellyn & Partners Co. Ltd.(LPC)创办人兼CEO













陈庆忠 博士

Dr Alfred Tan

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副处长













马克格瑞文 教授  

Prof Mark Greeven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管理创新教授兼亚洲院长


【Industry聚焦】













陶宁 女士

Ms Tina Tao

创新工场总裁/合伙人
创新工场投委会委员













谢祖墀 博士

Dr Edward Tse

高风咨询CEO
前波士顿咨询中国区总裁
前博斯咨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













施能自 博士

Dr Norman Sze

德勤中国副主席
香港大学名誉院士













陈伟杰 律师

Dr Albert Chan

亚洲创新与知识产权交流协会创始人













潘天佑 博士

Dr Tim Pan

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胡伟斌 先生

Mr Sam Wu

中国联通(国际)商企业务部副总裁













季卫东 博士

Dr Richard Ji

全明星投资基金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
前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













宛兵 先生

Mr Bing Wan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林咏华 女士

Ms Yonghua Lin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所副院长
前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截止报名日期 
Application Period

报名自通知发布起开始,截止报名时间为2025年5月21日16:00(香港时间)


参赛条件
Divisions and Eligibilities

大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初创组旨在培养创业团队的创意及创业精神,成长组则专注于发掘未来的独角兽企业。本届大赛涵盖多个企业领域,聚焦科创前沿和关键行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新材料与制造、生物科技与医疗健康、新能源与綠色科技、金融科技等。评委将就参赛项目于各个不同范畴的表现,例如技术的创新性、市场分析及营销计划、可持续发展及知识产权等,加以审核及评鉴,而对初创组亦会关注其产品及服务的创意,对成长组则留意其项目技术描述、商业模式、组织管理及团队能力,以及融资策略、财务规划及风险评估等不同方面的表现。

【初创组别】

1、参赛项目所属的公司或机构必须于2023年2月14日或之后注册及成立,而参赛项目只获得过不多于一轮的机构或个人的股权投资(包括种子或天使投资)。

2、必须有至少2名核心团队成员。

3、报名者须为香港大学的学生、教职员、校友,或经上述人士提名。

4、项目必須遵循现行法律法规,专注于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并且拥有无争议的相关产品或技术的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同时具备创新性、独特性及商业发展潜力。

5、曾参加过香港大学创新创业比赛的項目在本年度内不得重复参赛。如有违反,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6、参赛項目于2025年2月14日或之前曾于任何地区的科创或创业比赛获前三名者,不得参赛。

【成长组别】

1、参赛项目所属的公司或机构必须在2023年2月14日前已完成工商及其他相关登记注册,并已经完成至少天使轮或更高级别的融资,但累计融资额不超过5000万人民币。

2、参赛企业的员工数量不得少于10人。

3、报名者须为香港大学的学生、教职员、校友,或经上述人士提名。

4、项目必須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并专注于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项目应持有无争议的相关产品或技术的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并展现出市场规模潜力、战略定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曾参加过香港大学创新创业比赛的項目在本年度内不得重复参赛。如有违反,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6、参赛項目于2025年2月14日或之前曾于任何地区的科创或创业比赛获前三名者,不得参赛。

语言 Language:中文或英文
 

大赛赛程 
Competition Process

大赛分报名及海选、赋能、初赛和决赛4个环节。整体赛程如下:

(一)大赛报名

1、报名时间:自通知发布起开始,截止报名时间为2025年5月21日16:00(香港时间)

2、报名方式:关注HKU ICB官微,回复【科创大赛】获取报名信息

3、资格审查:报名截止后,大赛评委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和确认
4、大赛海选:各赛区组委会组织项目初评,并根据项目初评成绩确定晋级初赛的项目名单
5、报名材料:
【初创组别】报名表;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护照复印件、最高学历复印件;路演PPT;其他相关材料(如需)
【成长组别】报名表;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护照复印件、最高学历复印件;商业计划书、路演PPT;其他相关材料(如需)

 

(二)大赛赋能

科创主题工作坊+大咖分享:邀请成功创业者、投资人、行业内专家等分享经验,针对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围绕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市场、演讲技巧等内容进行综合分享。详细信息请关注官网、官微的赛事相关发布。

知识转化论坛:通过香港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加速知识转化的力度与速度,推动知识创新能力向产品与服务的转化与落地,为企业及创新经济注入活力。

专属赛前辅导:帮助参赛者找出项目的问题,并提供优化建议,帮助参赛者提升项目质量和竞争力。

创业先锋说:创业先锋现身说法,陪伴大赛一整季。

 

(三)初赛

初赛时间:2025年7月至8月

初赛地点:北京、上海、重庆、大湾区、香港(含海外)

初赛规则:线下参赛,参赛项目队伍需要现场路演和答辩;大赛组委会根据报名数量和地区赛事开展情况,向各赛区分配晋级总决赛的团队名额。

 

(四)决赛

决赛时间:2026年1月

决赛地点:香港大学

决赛规则:线下参赛,参赛项目需要由项目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进行现场路演和答辩。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风投机构等专业人士参与评审,并根据项目决赛成绩确定获奖名单。决赛初创组和成长组分别产生冠、亚、季军,以及知识产权奖与ESG卓越奖等奖项。决赛结束后即场举办颁奖典礼。
 

大赛注意事项 
Special Notice

1、参赛者在参赛过程中填报、提交的信息及材料应确保是真实、合法、完整、有效的,如有抄袭、盗用或弄虚作假,参赛者愿意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2、在任何时间,如大赛组委会判定或发现参赛者/参赛项目不符合参赛条件,有权不接受/不通过参赛者报名参赛,或取消参赛者/参赛项目的参赛资格/领奖资格。

3、大赛组委会不对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允许任何机构或个人以大赛的名义收取任何费用。

4、大赛的主办方、承办方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参赛者信息、参赛项目基本信息,相关信息可用于汇报、展示、宣传等与大赛相关的活动。

5、参赛者应本着自愿原则参加本次比赛,如对大赛有异议,可与大赛组委会联系沟通,或选择退出大赛,但无权要求大赛组委会赔偿因参赛所产生的任何费用。

6、参赛者不得通过大赛发表任何政治性、暴力性、歧视性、非法性、侵权性、仇恨性、性暗示性的声明、评论或任何信息材料,或贬损、诽谤或有损大赛或赛事的任何赞助商或合作伙伴的声誉的声明、评论或任何信息材料。

7、因不可抗力影响,大赛组委会有权对赛程赛制、比赛形式作出调整。

8、大赛组委会对大赛相关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
 

国际化策略和指南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ies and Guidelines

双创大赛十分重视项目的国际化策略, 特为参赛团队提供以下国际化指南, 请所有参赛团队仔细阅读,并在规划您们的参赛方案时加以考虑。

1、国际视野:拥有国际视野意味能够适应全球市场和文化差异,并将其纳入项目计划之中。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趋势,以便作出相应的策略和决策。

2、国际影响力:通过创建良好的品牌形象、参与国际性的行业活动、与国际组织合作等方式,令相关项目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3、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合作,以跨国、跨文化或跨行业等方式,共同实现项目的目标。透过国际合作,项目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竞争力。

4、国际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能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创意。有效管理国际团队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需要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让成员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创建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以上所述,均为于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适应不同的市场和文化,并与国际伙伴合作,项目更有潜力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并实现长期的成功。

我们期待看到各队伍将创意与国际化结合,并在比赛中展现出色的表现。

* 关注HKU ICB官微,了解更多大赛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Q:230098551)。

Copyright © 2024 东方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