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达内控之殇

财商 2024-06-26 11:34:08

“吃”大额罚单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再陷舆论漩涡。6月24日,据高检网披露的信息,中国信达原副总裁庄恩岳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庄恩岳2007—2020年连续任职中国信达副总裁一职,在职长达13年之久。作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中国信达近年来频频被罚,如今原管理层人员被逮捕也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担忧。


原副总裁被逮捕

中国信达原副总裁被查的消息被正式通报。6月24日,高检网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信达原党委委员、副总裁庄恩岳(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鞍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庄恩岳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1962年出生的庄恩岳,现年62岁,翻看履历,其职业生涯覆盖了从学术研究到教育、审计监管,再到金融资产管理的广泛领域,2003年7月—2007年3月,庄恩岳开始担任中国信达监事会正局级专职监事,深度参与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2007年3月起,他晋升为中国信达副总裁,负责该公司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他又担任中国信达执行董事,参与公司高层决策,直至2020年1月7日,庄恩岳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该公司副总裁。

2023年12月,庄恩岳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委监察调查。尽管官方通报明确指出其问题属于“个人行为”,但突如其来的转折仍引发了广泛讨论。

作出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后,中国信达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持续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的决心和行动,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党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管被查无论是个人不当行为还是业务管理失误,都会对企业造成多维度的影响;若与业务直接相关,如涉及财务不端、市场操纵等,将导致相关业务面临严格审查、可能整改或暂停,直接影响业务运营和市场信誉。高管个人道德或法律问题虽可能与业务运营无直接关联,但会间接影响团队士气、客户信任度及合作方态度,长期可能损害业务发展。

屡“吃”罚单暴露内控不足

中国信达前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助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10年6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引进全国社保基金、瑞银、中信资本和渣打银行等四家战略投资者。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信达的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核心业务,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中国信达近年来却屡因合规问题“吃”大额罚单。

6月初,中国信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公司存在通过内部交易掩盖风险、未按规定审慎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10万元。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国信达因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房地产行业统计数据不准确、附属机构管理不到位被监管罚款735万元,时任中国信达首席风险官的罗振宏、时任中国信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的袁良明对上述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被予以警告。今年1月25日,中国信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因借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名义为企业提供融资被罚款80万元。

将时间线拉回至2023年12月,彼时,中国信达因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员工的绩效薪酬未延期支付或延期支付比例低于监管规定、未对不相容职责和岗位实施分离、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准确等11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监管罚款合计1340万元,其中,对信达公司总公司罚款940万元,对相关分支机构罚款400万元。

频繁遭遇监管处罚的情况,反映出中国信达在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该现象背后是该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特别是房地产业不景气周期中暴露出来的相关业务的内控问题。2022年以来监管出台诸多政策,鼓励AMC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中小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市场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且相关风险可能会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扩大金融风险的范围和影响,相关风险化解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王剑辉也持有同样看法,他强调,高管被查、罚单频出凸显中国信达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的不足,需审视并加强内控制度,确保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此外,长期高管任职可能导致监管疏漏,应考虑轮岗制度、加强中层管理者培养和绩效评估,以建立更为健康的组织结构和人才梯队。

聚焦主业升级业务模式

自1999年创立以来,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中国信达、长城资产和东方资产,肩负着特殊使命,用以剥离、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旨在重建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健康。

2009年后,四大AMC开始朝着商业化转型,期间,四大AMC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中国信达、中国华融陆续在港交所上市。自2022年之后,四大AMC进入了新的发展期,独立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日益凸显,不过,自中国华融风险暴露后,AMC掀起了纠偏大幕,开启逐步剥离非主业资产,加速“瘦身”。

转让信达财险控股权后,中国信达出清幸福人寿全部股份,彻底抽身保险行业;2024年6月初,信达国际控股宣布拟通过上交所以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持有的信达国际上海、信达领先两家全资附属公司100%股权。

据2023年度报告披露,该公司在全国设有33家分公司,在内地和香港拥有9家直接管理的从事不良资产经营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子公司,包括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国信达(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润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23年末,公司员工约1.4万人,总资产15943.6亿元,归属于股东权益1928.29亿元。

回归不良资产主业后,中国信达将目光聚焦至定制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案、提升服务实体质效多个方面,下一步,如何推动模式创新,加快生态圈建设,走好AMC差异化发展之路值得关注。

在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看来,下一步,中国信达可能会加速“瘦身”,完成既定“瘦身”化险的目标,也可能会迎来一轮资产清查,评估自身持有资产风险。接下来,中国信达应聚焦明确主业,剥离旁支业务,强化核心能力;其次,可以承接海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有效的风控和内控体系。

“中国信达在回归不良资产主业后,要更专注于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和管理,提质增量会是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趋势”,廖鹤凯进一步指出,此外,中国信达应充分发挥其行业头部企业的优势,优化资产定价,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系统性增强业务甄别水平、加强项目管理能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升级业务模式,投行化综合手段提升AMC资产流转速度、加强不良处置资产效率来提升经营绩效。鉴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特殊性,王剑辉强调,“中国信达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资产处理流程,提高效率,减少风险,通过科技赋能、深化行业专长和优化业务模式来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针对原副总裁被逮捕对公司的影响以及下一步业务发展方向,北京商报记者向中国信达方面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Q:230098551)。

Copyright © 2024 东方时讯